法官深入不同個案的實際情況,就好比處理食材的料理職人
倚靠經驗的積累及對案件的靈敏度,才能以一介司法職人完成一件件的審判
十五歲的小哥哥,在法庭上向簡祥紋法官求情
只因父親對兩兄弟的生活起居,早已放牛吃草、置之不理
所以他必須兄兼父職,親自照顧十二歲的小弟
「家事紛爭是我們整個社會紛爭的一個源頭」
放了哥哥回去,會是遵循條文法律,而做出的司法正義?
不讓哥哥回去,是否又有一個殘缺家庭,因此分崩離析?
但大小孩背負帶小小孩的責任,真的是正義嗎?
簡祥紋法官該從哪處下刀?又該如何烹調這道司法料理?
每個個案都有不同之處
簡祥紋法官
我的媽媽是法官
林晏如法官
什麼是正義
吳東都法官
販毒的孩子
黃奕超法官
想回家過年的慣竊
林臻嫻法官
節制國家權力的法官
梁哲瑋法官
看見孩子的內心
蘇昭蓉法官
社會對話的必要
張升星法官
森林系法官
郭嘉法官
找到回家的路
劉麗君法官
判決不只白紙黑字
郭貞秀法官
赤子之心
陳思帆法官
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邱琦法官
對得起法袍
蔡惠如法官
孩子的榜樣
馬傲霜法官
想讓民眾看懂判決的心意
吳冠霆法官
法官的肩膀
周占春法官
法官的筆記本
周俞宏法官
跑步中跟自己對話
高金枝法官
探索審判的其他價值
侯廷昌法官